古代皇帝的制度通常是终身制,从一旦登基起,除非发生农民起义或者政变,否则基本上会一直执政,直到寿命尽头。皇帝们通常都会一直统治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但也有个别例外,这类情况比较少见。如果年老或者由于某些原因实在无法继续履行职务时,个别皇帝会主动选择退位,将皇位传给他人,通常是自己的儿子。举例来说,乾隆皇帝在年老体衰时,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嘉庆帝;而宋朝的高宗赵构,尽管年仅55岁,仍因为健康问题选择退位,他虽然没有亲生儿子(因为赵构身体原因没有能力繁育子嗣),但是也将皇位传给了养子赵昚(即宋孝宗)。
无论是乾隆帝还是赵构,他们都是自愿让位的。但也有一些皇帝是被迫退位的,例如唐朝的高宗李渊,他就是被儿子李世民逼迫下台。那么,李渊退位后究竟过得如何呢?
展开剩余80%关于李渊退位后的生活,有不少民间传闻称他依然生活得相当奢华,甚至生育了三十多个孩子!这显然有些夸张,毕竟李渊已经年约60岁,再生育这么多孩子显然不太现实。况且,生了这么多孩子又有什么意义呢?李渊的财富和权力无疑是充裕的,但要照顾这么多孩子,实在是一项不小的麻烦。尽管丫鬟和太监可以帮忙照看,但孩子们整天闹腾,围绕着他叫爹,这生活岂不是更加烦人?
事实上,在李渊退位前,他的子女就已经不在少数了。据不完全统计,到玄武门之变发生时,他至少已经有19个儿子和大约20个女儿,子女数量庞大,且有的已成年,然而兄弟姐妹之间争权夺利,难以管理,这无疑让李渊非常头疼。仅仅是他的正宫所生,就有三个儿子,而这三兄弟也为争夺帝位大打出手,直至互相残杀,搞得李渊心情愈发沉重。既然已年老,继续生育更多孩子显然是自找麻烦。因此,关于李渊退休后又生了三十个孩子的说法,八成不靠谱。
不过,李渊在退位之后确实又有了几个孩子,其中一个孩子因其才艺出众而留名青史。这位子嗣风流倜傥,拥有卓越的艺术天赋,尤擅长绘画,并创立了一种独特的画派。他的画作,特别是关于蝴蝶的画,深受各界推崇。而且,如果没有他,青年才子王勃的千古绝作《滕王阁序》或许也不会面世。
公元626年6月4日,李世民发动了震惊朝野的“玄武门之变”,杀死了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,并几乎除掉了所有亲戚。这一事件,虽然最终帮助李世民稳固了皇位,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帝王之一,却也为他蒙上了深重的污点,成为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一笔。
李世民之所以发动政变,部分原因在于他与长兄李建成的矛盾。李建成虽为长子,却因能力不足、对国家贡献有限而备受李世民的不满。李建成的亲弟李元吉也与李世民形成了联盟。李建成希望稳固太子之位,然而他没有看到李世民的潜力和决心,最终错失了退位的机会。李世民深知自己的能力,决定不再等待,而是主动出击,最终在手下如尉迟敬德等人的支持下,迅速掌控了局面。
那时的李渊正在海池泛舟,突然尉迟敬德着急地前来报告,李渊见状心生疑虑,问道:“难道有人谋反?”尉迟敬德回答:“启禀陛下,秦王李世民因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作乱,已采取行动,特派臣来此报信。”李渊一听便知发生了什么事情,虽然心中不悦,但还是意识到,李世民实力雄厚,自己已经无力回天。
尽管李渊意识到自己难以与李世民抗衡,但他依然选择了尽力维持名义上的皇帝地位,甚至于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,并把军国大事交由李世民处理。只是在当时,他并没有想完全退位,而是希望将来自己能继续以太上皇身份存在,继续保有一部分实权。
然而,李世民显然不满足于仅仅是太子,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临,于是采取了更加果断的措施。他将李渊软禁在太极宫,这个宫殿虽然名义上还是李渊的居所,但实际上李渊的权力已经彻底被剥夺。经过几个月的挣扎,李渊终于不得不宣布正式退位,将帝位禅让给李世民。
虽然李渊曾为自己退位后生活充满希望,甚至自责没有妥善处理兄弟间的争斗问题,但最终他还是意识到,自己确实已经力不从心,年事已高,主动交出权力,是最明智的选择。李渊退位后,移居大安宫,生活虽然奢华,但他内心的空虚和后悔依然无法完全消除。
在大安宫的这段岁月,李渊依然过着安逸的生活,尽管已不再掌握朝政,但他的生活依旧相当舒适。他并没有像外界传闻那样生育30多个孩子,史书记载他在退位后只生育了三子。李元婴,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。李元婴天资聪颖,自小才情出众,深受李渊宠爱,也为后世留下了精彩的艺术成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